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疾病病因 > 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重塑膝部缓震器
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重塑膝部缓震器
从半月板的形状及部位来看,半月板的功能即在于稳定膝关节,传递分担膝关节负荷力,促进关节内营养。正是由于半月板所起到的稳定载荷作用,才保证了膝关节长年负重运动而不致损伤。
半月板介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就象是缓冲器,保护了二者关节面,吸收向下传达的震荡,尤其是在过度屈曲或伸直时,此作用更明显。当从高处跳下时,膝部承受了身体重力作用所带来的相当大的力,但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软骨并没有受到损伤,是因为半月板的存在,将此力分散至整个膝关节同时承受,而不仅局限于股骨髁接触胫骨平台上的一个局限点。此外,半月板可以防止股骨发生移位,因为半月板的楔状形态可以弥补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间的不相称,将圆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周围死腔充填,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并能防止关节囊及滑膜组织进入关节面之间。
半月板还可以防止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朝前滑动,调节膝关节内的压力,半月板上有的润滑液,可以对关节各部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摩擦。半月板本身有很好的弹性,当其从5mm压缩至2.5mm时依然保持弹性,加之其弓形外形可以使关节腔边缘更好地支持滑膜囊。半月板还可支持膝部的旋转动作,协助侧副韧带管制关节的侧方运动及帮助关节的旋转运动。
半月板撕裂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行走或运动时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以在关节的一侧,或者后方,也可能在关节伸屈活动到某一位置上时出现,关节内出现弹响,往往在比较固定的角度出现。有时还会出现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或关节突然无力的情况,影响了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撕裂的半月板还会在关节活动中牵扯关节滑膜组织,磨损关节软骨,造成极难治愈的慢性滑膜炎,并加速关节退变,使关节炎提早出现。因此,对半月板撕裂必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半月板撕裂的症状分为两种,一种有交锁出现比较容易判断,另一种没有交锁,诊断难度较大。在进行坚持和评估时,需要拿患侧与健侧膝关节进行比较,从而鉴别伤侧膝关节是否出现交锁,健侧膝关节应存在反屈。伤膝关节可能交锁,但仍可伸直到中立位。
交锁通一般见于纵行撕裂,尤其是桶柄状撕裂,通常发生于内侧半月板。交锁并非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特定的表现;关节内肿瘤、骨软骨游离体和其它情况均可能引起交锁。不论什么原因,行关节内血肿抽吸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交锁不能缓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要能鉴别出真假交锁。
。
假性交锁常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因为损伤导致关节囊后部和侧副韧带周围的出血,引起腘绳肌痉挛而阻碍了膝关节的完全伸直。关节抽吸和短期休息使反应部分消退后再行检查,通常可区分关节的真性交锁和假性交锁。
当半月板出现较为严重的撕裂,我们可以考虑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各有各的优点和弊端。对于范围小、部位在血管区的撕裂,可以用石膏、膝托等外固定制动进行治疗。而除此而外的各种撕裂均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引起症状的半月板撕裂大多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以往在发现半月板撕裂后,往往将其全部切除,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是丧失了半月板保护的关节在短短几年内就会发展为关节炎。因此,的手术都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半月板缝合等技术,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的半月板组织,减少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而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更是把手术的创伤降到了最低的限度,使患者的恢复达到了最快的程度。
半月板缝合术的术后康复,早期活动膝关节,逐步早期负重,根据半月板缝合术部位及方式,确定术后康复功能练习中的某些事项;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并且术后1~2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术后4周内不进行主动屈曲练习,只进行每周2~3次被动屈曲练习。
随着关节镜外科的开展和普及,对于半月板损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破裂处缝合,使其愈合。半月板缝合要考虑破裂的位置、形态、复杂的程度、年龄、膝关节稳定性、缝合组织的质量,急性或慢性以及患者的配合等因素。临床半月板缝合术疗效显著,在掌握适应症及正确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患者满意度可以达到95%以上。
以下是针对半月板撕裂后非手术治疗,及术后4-8周后的康复训练内容。康复训练遵循全程无痛原则,如出现任何疼痛应立即停止或在物理治疗训练师的帮助下,对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2.3弓步震动
身体保持平衡,弓步半蹲,屈膝角度大小均可,做动作时始终不能超出脚尖。屈膝时,身体不发力,仅靠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协调发力完成动作。动作幅度不需要太大,建议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双侧交替练习,每组30秒,共2-3组。
注意:技术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做到位并不容易,尤其是每组后期。完成动作后,膝关节前后肌群有灼热感,属正常现象,不影响继续练习。
2.4靠墙半蹲
练习时,可采用靠球或靠墙静蹲,前者难度相对更大,练习效果佳。上身保持正直,将平衡球依靠在腰背部,屈髋屈膝,夹角90°,稳定后开始计时,每次练习1-2组,每组时间30秒-2分钟。
注意:做练习时,身体重心向后移,感觉像做在90°直角凳子上一样。双脚稍微内扣,屈膝不过脚尖。
2.5抗阻勾腿
俯卧垫面,阻力于一侧脚踝处,阻力方向后。稳定后,练习者做快速屈膝的动作,全程控制用力,完成动作。交替进行,每组8-12次,2-3组。
注意:练习时,训练师控制阻力大小,屈膝时腿部和髋关节不能离开垫面,腿部不要左右晃动。
2.6双腿勾瑞士球
仰卧垫面,双腿抬起,搭在瑞士球上。双手与体侧,维持平衡。上体贴紧垫面,稳定后股后肌群发力,将瑞士球勾向近心端,完成动作。每次2-3组,每组8次。
注意:此动作对练习者的平衡力要求较高,如无法独立完成,建议在训练师的辅助下进行。
3.膝关节稳定性练习
3.1三点水
单腿站立,对角置于肩上和支撑侧足底。身前90°,双侧45°分别放置三个标志物。做练习时,支持腿不要屈膝,维持平衡后,双手紧握,背部保持正直,屈髋,依次用手触标志物完成练习。双侧交替进行,每次2组,每组8-10次。
注意:练习时,手触到标志物后,应起身回到起始位,然后再次屈髋,试触其他标志物。
3.2平衡垫转体
单腿支撑站立,另一侧腿屈膝90°,双手平举,身体先向一侧转动,然后回到起始位置,再转向另一侧。双侧腿交替进行练习,每次2-3组,每组10-12次。
注意:做练习时,头与身体的转动同步,核心力量收紧,控制身体平衡,避免出现晃动。
3.3闭眼弓步对抗
双腿前后分开,弓步站立。练习者闭眼,单脚踩在平衡垫上,实施者将双手抱住练习者小腿近端,练习开始后,双手向不同方向发力推压小腿,使练习者维持初始动作。双侧交替进行,每次2组,每组8-10次。
注意:练习时,需要收紧核心肌群,尽可能保证身体不出现晃动。实施者在发力推压小腿时,用力不要过猛,避免造成损伤。
4.膝关节功能性练习
4.1壶铃弓步走
向前交替弓步,手持壶铃,双手交替壶铃时,屈膝角度加大,然后迅速抬起至起始位置。上身保持正直,完成练习。每次3组,每组距离10-15米。
注意:做练习时,身体不要左右晃动,双手交替壶铃时,避免出现驼背弯腰,而是依靠屈膝角度的增大完成动作。
4.2杠铃硬拉
双手抓握杠铃,在提拉杠铃时,双手控制器械不用前后摆动。双腿微屈,腰部挺直完成动作。每次练习3-4组,每组6-8次。
注意:练习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械重量。提拉发力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腰部损伤。
4.3屈膝鸭形跳
双腿屈膝,手持壶铃与两腿之间。双脚交替前行,形似鸭步走,控制身体重心。每次3组,每组5-8米。
注意:做练习时,屈膝时背部加紧,手臂自然下垂抓握壶铃,避免用力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