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疾病病因 > 且行且珍惜,别等膝盖报废才后悔

且行且珍惜,别等膝盖报废才后悔



看似不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uhoubaojian/m/54012.html

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来源

对于膝盖,作为一名热爱户外运动的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撕裂者而言,想吐槽的是实在太多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对我整个人生都产生过巨大的转折性影响,说多了真的都是泪。

1、中学时代

既然要谈对护膝的认识,那就必须从自己膝盖的报废史谈起,究其根本,还是源于自己对运动保护知识和意识的极度缺乏,读书少,吃了没文化的亏。

中学时正值老流氓第二个三连冠的末期,加上《灌篮高手》的热映以及kobe、iverson等为代表的96黄金一代横空出世,迷上了打篮球,开始了热爱运动的启蒙之路,时常光着脚、穿着人字拖在水泥场上挥汗如雨,比较正经的时候是一双回力,所以小伤不断,经常崴脚、气泡,吃萝卜干等,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正骨水+狗皮膏药贴贴,过段时间也就恢复了,但那会儿最严重的一次也仅是手掌骨折,膝盖并未伤筋动骨。

▲那时的我还是小鲜肉,少年不知愁滋味,也不懂护具啥玩意儿,眼里只有回力

2、大学时代

慢慢到了大学时代,逃课混迹篮球场才是正儿八经的必修课,虽然有了nike和adi的加持,但是膝盖也慢慢的开始受到磨损。

在一次打球转身跳投时,没有受到任何的身体接触和碰撞,落地时感觉左膝里面的内部扭了一下,遂场边休息,这时候的我已经懂得了急性运动损伤“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的基本常识,但是从小养成的积习难改,依然认为没啥p大问题去看啥医生,屌丝一个哪有那么金贵,还是处在认为“只有骨折才是较严重的运动损伤”的错误意识阶段。

▲大学时代,正值风华正茂,懵懂中知道腿上绑上LP的无支撑式套筒护膝稍微保护下

此次膝盖损伤后,实际上已经埋下了一个较大隐患,过了一个月左右,感觉又可以蹦蹦跳跳了,就又开始了乱打球,而自此膝盖慢慢开始有了不适感,但是还不到难以接受的程度,反正感觉忍一忍也还好,但还是开始用上了简单的护膝。

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感觉到上厕所蹲坑时起身膝盖越来越吃力了,从一开始的几秒的不适到几分钟的不适,天气一变天,膝盖也慢慢开始有了反应,就这样大学毕业了,而我还为我的无知感到骄傲,意志坚强,轻伤不下火线。

▲护膝在那时还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东东,有时带有时不带,意识上还是不够重视

3、大学毕业

工作以后,兴趣爱好越发广泛,爱上了旅行,玩上了户外,跑步、骑行、徒步、登山又乱玩,一次夜登华山,下山时和队友从华山北峰跑山下去,另一个队友乘缆车下山,和缆车同时抵达山下,这又是一次傻逼的作死,虽然当时膝盖并无发作和明显不适,但在几天后的青海湖环湖骑行过程中,终于还是疼了。

于是路上临时买了简易的缠绕式护膝缓解,坚持环完,稍作休整2天后感觉有所恢复,就又接着进滇藏完成雨崩徒步和珠峰徒步等。这次长途活动,给已经孱弱的膝盖又狠狠地补上了一枪,但我依然没有保护意识,仍处在休息休息就ok的阶段。

▲环青海湖骑行时,自己作的膝盖范疼,路上临时买的简易缠绕式护膝

接下来,在一次7km+5km的爬山运动后,慢走回家,走着走着左膝外侧边缘突然一股刺痛袭来,钻着骨子里的痛有别于以往的每次疼痛,这次又有点不敢大意,于是连着休息了两个礼拜,直到走路不疼为止。

我又抱着侥幸的心里,想着周末骑车去郊边的仙门山,还在GE上仔细看了地形,带了背包和登山杖,想试着一个人爬爬未走过的非常规路线。带着髌骨带,平路骑行感觉尚可,爬坡一开始发力,没两分钟又开始了膝盖外侧钻骨的疼,冷汗一惊,直觉告诉我不妙,立马打道回府,以龟速骑车返航。

▲那个阶段,LP髌骨带是我比较喜欢用的护膝

这次又休整了数日,依然没有任何缓解,医院看看开点膏医院,医生稍微了解后,建议我做个MRI核磁共振看看,医院又想坑钱,想想罢了,蛮做一次看看,结果显示半月板三级撕裂和十字韧带损伤,医生建议尽快手术。都已经准备手术了,基友建议去福建运医院再确诊下,于是又拍了一次MRI核磁共振,结果是十字韧带撕裂和半月板损伤,建议尽快手术。这就尴尬了,两次MRI的结果不一样,一个说半月板撕裂,一个说十字韧带撕裂。

▲MRI核磁共振显示膝盖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撕裂,悲了个催

看了那么多年NBA,我知道这个诊断结果的意义,布兰登罗伊、德里克罗斯、便士哈达威、奥登大帝、阿里纳斯,有一大堆超级明星因为这个名字的伤病状态下滑,甚至生涯报销,但坦白说我压根就没关心过半月板和十字韧带到底长在膝盖哪个部位,我只知道强悍如NBA球星的身体素质,发达如美国的运动医学,基本上都无法完美拯救这些牛逼的人,这次我的膝盖摊上的事儿真的有点大。

▲那些年被膝盖毁了的球星,我可以如数家珍,但从没想过这跟我有毛关系

慎而再慎,哥决定启程北上首都寻医北医三院了,这个中国最专业的运动医学中心有最专业的膝盖专家之一余家阔教授,号根本排不上,黄牛大洋买的挂号,就诊时排队在我前面的是当时CBA北京队的队长陈磊,在电视上看并没感觉很高,在面前时确实感觉个高,和他聊了几句,还是挺随和的。不出意外,在北医三又做了第三次MRI,余家阔教授的建议是非专业运动员建议保守治疗,减少一切剧烈运动,包括骑行、跑步、打球等,理由是即使做了手术,也未必情况会比现在好,而且十字韧带手术康复期很长。

在北医三期间也去了康复中心,那些术后十字韧带复建康复患者,痛苦声此起彼伏,都说术后拉伸确实极度痛苦。期间认识了一老乡,也是打球韧带报废的,陪着他做了一次康复,此君属于很能忍痛的硬汉类型,拉升时可以感受到他的痛楚,但忍住不叫一声,但额头和后背浸湿的T以及浑身颤抖的肌肉和牙关,让人看着都能感到那种极度的痛楚。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听从余教授的建议,先保守治疗,配合靠墙静蹲增强大腿肌肉,缓解膝盖负担。

▲北医三院余家阔教授终审判决我从此杜绝任何剧烈运动,那一刻心都碎了

至此,时间走到年,哥终于痛定思痛,认真反省,也恶补了很多的膝盖知识以及其他运动保护常识,总结下来走到如今的地步,主要是几个原因导致:

一、首先,意识极差。总以为小伤小病,不用去看医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其次,知识缺乏。每玩一项运动,都有其专业性的地方,空有满腔热情并不能带来健康,健康是一切运动的前提。

三、再次,乱玩。年轻时有些无谓的作死事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果循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现在的我在篮球场上,只能偶尔打打酱油,当然,这个时候起LP已经成为我的标配无法离身

虽然覆水难收,剧烈运动基本上是告别了,在静养了一年以后,走路基本上没问题了,心里深处那颗不安分的心还是骚动起来了,抱着侥幸的心理,慢慢的开始了较轻级别的运动,偶尔还是会骑骑车,跑跑步,篮球场上偶尔也会打打酱油,发发球、投投蓝,当一个防守漏洞,出工不出力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以上,就是本人大致的膝盖伤病史,诸君引以为戒。

运动生涯至今,各种款式护膝用过不少,大多是中低端的品牌,目前主要使用的是LP的髌骨带和支撑式开洞捆绑护膝,高端品牌如德国的鲍尔芬、美国的迈克达威确实木有使用过,此次行者送测的德国倍思恩之前也没有听说过,应该也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从产品的包装、做工以及定价上看,应该也是走得专业、高端路线。

▲长方形硬盒包装,全外文标识,德国原装进口。此外,送测除了护膝,还有一盒肌肉贴

▲倍思恩的肌肉贴

▲ACTIMOVE?GENUMOTION采用透气3D针织套筒设计,通过加压按摩,缓解疼痛肿胀。

从护膝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套筒式、绑带式、缠绕式,然后是否带支撑条,是否开孔,排列组合一下,大概就是市面上常见的护膝款式了。

▲套筒式由于是固定的,不像绑带式可以调整松紧,所以一般要针对大小腿的粗细程度选择码数,绑带式则相对自由度较高,本人较瘦,所以根据尺寸选择的S码。

ACTIMOVE?GENUMOTION的面料非常舒适,两侧带有支撑条,相比我之前的LP,支撑条的质量和韧性明显高了一档次,但毕竟的价格也高了一大个档次,基本上对标鲍尔芬的同类型产品GenuTrain?P3(很多NBA球星在用,Kobe也用过),性能上无法作对比,因为没舍得败入。

▲鲍尔芬的同类型产品GenuTrain?P3,很多nba球星在用,直观上ACTIMOVE?GENUMOTION与其对标

乍一看ACTIMOVE?GENUMOTION并没有看出中间开孔的地方,而是采用内开孔的方式,保护性相比LP的全开孔,个人感觉上会强不少,加压效果也更好。

▲整体包装完全符合高端大牌护具产品的印象

体验一、跑步+爬山

从家里跑到大蜚山脚下,3.5km左右,整体感觉非常不错,倍思恩的专业护膝包裹性非常棒,明显优于我原来使用的LP。套筒式护膝应该直接套腿上使用,直接绑裤子上效果并非最优,但如果直接套腿上,压缩裤穿不进去,好在压缩裤也比较薄,所以凑合也能穿上压缩裤再套上去。

▲由于送测只有一只倍思恩,所以另一只暂用LP髌骨带替代

▲秀下倍思恩,白色颜值上还是不错滴,不过不耐脏啊,顺便用上行者心率带

本人受伤膝盖目前的状态是,松垮无力,平常做腿部弯曲动作的时候会发出弹响,经常感觉膝盖被卡主,日均弹响在+次以上。作为小腿和大腿的轴承部位,膝盖松松垮垮的那种感觉,有力使不上,就像一根紧绷的弦但是松弛了感觉。戴上后压迫感很强,膝盖部位明显感觉会紧致很多,也容易使得上力。

上山其实还不是最考验护膝效果的地方,下山才能真正感受护膝的保护作用,因为下山时膝盖承受的压力会是身体自重的若干倍,因而负重下山也是最伤膝盖的行为之一。其实,我这半残的腿,在下山时还是有感觉到略微的打抖,但有这种效果已经很欣慰了,膝关节部位稳定了很多,尤其是在髌骨部位,整个下山过程膝盖木有感觉到有疼痛的感觉,但毕竟是残腿,所以还是容易打抖。

▲下山时最上膝盖的行为,自膝盖报废后,每次稍长距离的下山膝盖就会疼,这次效果很不错

相比自己之前主用的LP,ACTIMOVE?GENUMOTION胜在包裹性更好,更贴合,对髌骨的稳定性也更好,尤其是在爬山和骑行的时候,这两项运动腿部需要频繁的做屈伸,用LP的话,由于是绑带支撑式,所以绑的太紧膝部的血液循环非常差,长时间运动的话会很不舒畅,但如果绑不紧,那么压缩效果会大打折扣,尤其对我这种老残腿来说,我一般都会绑紧才会感觉到膝部的发力感。

下到山脚下,感觉这次的上山下山后膝盖反应还不错,并且已经下雨了,于是选择继续跑回去继续体验,可以说,这次的膝盖上下山效果是我近段时间效果最好的一次。

▲下山后膝盖感觉良好,于是继续跑步回去

完成本次的10km体验,回到家中,做了简单的拉伸恢复,认真感受下膝盖的反应,总体效果是高于我的预期的,膝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疼痛,当然我这本来就半残的膝盖,还是有疲劳感的。

体验二、篮球

换上装备,在包裹舒适和压缩紧致的情况下,尝试着做了轻微的变向和急停,竟然感觉还不错,要知道我在膝伤后,几乎不敢变向和急停了,连小人物上篮这种常规跑篮都得换了重心脚,别扭的做着歪曲的动作。

▲篮球鞋竟然临时出了状况,大概跟我的膝盖一样经不起折腾了

一、简易缠绕式护膝

简易缠绕式护膝,专业性较差,对膝盖的保护能力有限,一般只能临时过渡性使用,或者在没有膝关节损伤情况下,作为预防性使用。

▲青海湖骑行时佩戴的杂牌简易缠绕式护膝

不过缠绕式护膝有个优点是可以作为加压绷带使用,这在户外活动中,应急使用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缠绕的圈数和松紧程度也方便调节。

二、髌骨带

髌骨带是为给髌骨部位加压专门设计的一种护膝,属于运动护膝的范畴,用于髌韧带拉伤,髌骨软化等等一系列髌骨疼痛以及防止髌韧带拉伤。髌腱炎是个靠养的病,髌骨下端压痛需要尽量停止一切跑跳运动。

▲鼓山骑行时佩戴的髌骨带,为了减少膝盖和护膝的直接摩擦里面先缠了弹性绷带

髌骨带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固定在髌骨下方,屈膝的时候不会给膝盖及上下腿产生干扰,血液循环不会受阻,但是对膝关节保护的部位相对有限,在膝盖并未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使用会更加适合,就舒适性而言我个人更喜欢使用髌骨带。对膝盖没有明显伤痛的同学来说,其实髌骨带挺适合,佩戴舒适,但保护效果有限。

三、有孔绑带可调节式护膝

专业的运动护膝在多方位提供了稳定性的支持,比如各个方向的绑带可以使膝关节保证最大程度稳定的情况下兼顾灵活,尤其是十字韧带出现问题的时候最需要这种护膝。户外运动中(比如登山)护膝的作用护膝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保温,二是制动。首先,保温就不多说了,膝盖部分是比易受凉的,尤其是在山上,山风又冷又硬,这时,如果是戴着护膝的话,护膝的保温作用就能体现了。

▲登四姑娘山二峰的时候,使用的LP和LP

其次,膝关节是上下腿骨交汇的地方,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有髌骨,髌骨是由两条骨肉拉伸,悬浮在腿骨交汇处之前,非常容易滑动,在正常的生活中,由于不受外力影响,也没有剧烈运动,所以髌骨在膝盖部位能正常的小范围活动。由于登山运动给膝盖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现加上登山中的剧烈运动,很容易使髌骨被牵移离开原有部位,从而引发膝关节部位的疾病,而带上护膝则能将髌骨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保证其不轻易受伤害,以上说的是在膝关节没有受伤时护膝的轻度制动作用,在膝关节受伤之后,使用重度制动的护膝可以减少膝盖的弯曲,从大腿到小腿维持在一条直线上,减少膝关节的弯曲,从而保护膝关节不再加重病情。

我以前登山时有很不好的习惯,特别是下山时,自觉不自觉地会把全身重量压在膝关节上,大腿骨和小腿骨在膝关节处直接对撞,依靠膝关节硬对硬来瞬间消解重力和制动,这样可以节省些体力,但是,这样久而久之,膝盖部位就特别容易损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让重力完全在膝关节处瞬间消解,也不完全依靠膝关节的骨骼来硬性制动,而是要用大腿和小腿肌肉,来分散重力和制动,让力量均匀地分散在腿部肌肉中,用肌肉控制下降的速度、启动、和制动,有意识地运用肌肉支撑体重,并用意念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maw.com/jbby/1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