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疾病病因 >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进展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进展
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13期
膝关节半月板根部是半月板组织唯一直接深入骨质的组成部分,作为半月板挤压的主要"限制器",对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及维持半月板轴向环形张力至关重要[1]。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即半月板后角与胫骨连接部位发生放射状撕裂或撕脱(图1)。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半月板撕裂的10.1%~27.8%[2,3,4],而且主要见于50~65岁偏肥胖的女性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5]。李志昌等[6]纳入例MRI确诊半月板Ⅲ度损伤患者中19.1%中老年患者存在根部损伤,且多发生在内侧半月板。黄竞敏等[7]报告97例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内翻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89%(25/28),半月板根部撕裂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78%(18/23),证实膝内翻和内侧半月板根部撕裂是导致内侧半月板外突的主要危险因素。
图1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示意图,即内侧半月板后角与胫骨连接部位发生放射状撕裂(箭头所示)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改正不良习惯和减肥等[8,9]。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以及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术[10]。尽管保守治疗及部分切除术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随访显示患膝疼痛、功能及运动水平均无明显改善[8,9]。
近年来,随着国外学者对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生物力学广泛深入研究,证实后根部撕裂保守治疗或部分切除术后内侧半月板大部分甚或完全丧失环形张力作用[11,12,13]。患膝内侧胫股关节接触压力和面积的生物力学改变相当于内侧半月板全切术,而撕裂后及时修复,这种生物力学改变又基本恢复接近于正常。关节镜下修复术分为胫骨拉线修复术和带线锚钉修复术。国内目前对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修复治疗尚缺乏相关文献报道,国外对于单纯关节镜下修复术和截骨联合关节镜下修复术的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也存在争议。
本文以"Medialmeniscusposteriorrootstears"、"Non-operative"、"Partialmeniscectomy"、"Meniscectomy"、"Repair"、"Osteotomy"为英文自由词在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年1月至7年1月的临床研究,共检出相关英文文献篇。文献纳入标准:①临床研究类文献;②涉及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治疗;③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部分切除术、关节镜下修复术(胫骨拉线修复术、带线锚钉修复术及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排除标准:①重复文献;②无法获得全文;③文章基本信息缺如。根据上述标准剔除文献篇,最终纳入44篇文献(图2)。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最终纳入文献44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0篇)
一、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口服和关节腔注射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改正不良习惯和减肥等。Lim等[8]对30例保守治疗(药物和物理治疗)8周的患者分别进行平均3、6、12和36个月的随访,虽然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和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