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饮食治疗 > 天心池户外文化雪场潜伏死神滑雪如何避
天心池户外文化雪场潜伏死神滑雪如何避
天心池户外俱乐部,致力于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搭建一个重归自然、放松自我、乐享精致高端户外体验的平台,同时为青年男女提供户外交流、互动、交友的机会!另外与社会团体及企业开展专享活动定制服务更多最新活动信息,请 舒马赫酷爱滑雪,经常会携全家去著名的滑雪场度假。这样一位滑雪高手也会遭遇意外,如何能在享受冰雪乐趣的同时避免滑雪带来的伤害,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滑雪高手都是必须了解的知识。
3种滑雪意外
滑雪时一般会发生3种意外,一是自己在滑雪时摔倒;二是滑雪者互相发生碰撞;三是在乘坐缆车时,因种种原因从缆车上滚落下去。由于滑雪运动在国内开展时间还不长,大多数滑雪者还在初学阶段,即使在中高级雪道上的资深玩家,也经常因速度过快、与他人碰撞等原因引发伤害。
只要滑雪季一开始,各医院骨科就患者激增。据了解,在中高级雪道,滑雪者的下冲速度可以超过30公里/小时,一旦摔倒,没有护具保护危险更是难以控制。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初学者上中高级雪道占有较大比例。
在骨科医生眼里,一般初学者易受伤的是膝盖、手腕、腰部等。比如初学者摔倒时都爱坐“屁蹲儿”,一紧张就往后仰,骶骨容易受伤,如果以单手撑地,手腕很容易戳伤。其他的损伤多为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小腿和踝关节骨折。热身活动不够,虽然自己滑行速度不快,但摔倒往往是猝不及防间发生,关节没“热”起来,就容易受伤。另外,膝关节受伤后,千万别拍完CT片,一看骨头没问题,就以为安全没事了。其实,骨折时降低了对韧带的冲击,骨头没事不一定韧带没事,反而是受伤没骨折但膝关节有肿胀的人,一定要仔细看看关节。因为人的半月板损伤,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暴力,多数只是一个蜷曲扭转动作,就可以让它受伤害。
滑雪前的重要的准备
1.保暖。最好穿戴质地轻柔的防寒服及防寒手套,防寒鞋。这样可防止在冰雪场上滑倒,又利于登山行走。同时还应多带几件防寒服备用。
2.护肤。要带些油性较大的香脂类护肤品,防止皮肤粗糙、干裂。
3.护眼。应准备太阳镜,防止雪地反射的阳光刺伤眼睛。长时间看白色的事物还容易造成雪盲症,所以护眼是很重要的哦!
4.装备方面,除了必要的雪鞋、雪板、手杖,滑雪最重要的行头是头盔。有些滑雪者不喜欢戴头盔,这样是很危险的。人的体重加上惯性,一旦摔向旁边的护栏,头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5.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雪道,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要循序渐进,最好能请一名滑雪教练。
掌握“最安全摔法”
滑雪者,一定要记牢并掌握“安全摔法”,即滑行中如果失控跌倒,应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不要随意挣扎,可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滑动,要避免头朝下,更要绝对避免翻滚,随坡度自然下滑,等待慢慢停住。摔倒时有三个不要,不要用手支撑,不要手脚乱动,身体不要翻滚。
初学者都喜欢“溜边儿”,其实雪道的两边非常不安全,有的地方结冰容易让雪板打滑,另外,离挂保护网的柱子过近,也易摔倒后撞到柱子上。
在中途休息时,要停在滑雪道边缘,不能停在陡坡下,并注意从上面滑下来的滑雪者。要穿颜色鲜艳或与雪面反差较大的滑雪服,以使其他滑雪者容易辨认自己,及时绕行避免相撞。如对前方情况不明或感觉滑雪器材有异常,应及时检查。滑行时注意拉开距离,不可追赶同伴,以免摔倒或相撞。
此外,初学滑雪者应该先在平地练习走,学会走再学滑,近视的滑雪者尽量配戴有边框的由树酯镜片制造的眼镜,在受撞击时不易碎裂和丢失。
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切勿随意搬动,应马上报告雪场管理人员。
第一伤害:身体冻伤
症状:皮肤冷且苍白,脉搏缓慢,看不清楚或者重影,嗜睡或者短暂的无意识。
措施:对体温过低者,应立即转移,更换被打湿的衣物,用保暖的羽绒或者太空棉包裹保暖。千万不要强行鼓励伤者做动作,或者用揉搓的办法升高体温,但不能通过喝酒缓解寒冷感,特别注意不能马上烤火。
第二伤害:眼睛伤害
症状:程度较轻的雪盲,眼睛会感觉发痒、疼痛,眼球发红,像有沙粒钻进眼睛一样。
措施: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应该拉起上眼睑,检查是否有异物进入眼睛,确认有没有眼球割伤。在没有割伤的情况下,用纯净水或者眼药水清洗眼球,然后用柔软的医用棉纱覆盖眼睛,闭眼休息。
第三伤害:皮肤伤害
1.擦伤和裂伤
症状:皮肤表皮受到刮擦,破皮之后渗出血液或者组织液,伤口有灼痛感为擦伤;皮肤受到锋利物体的打击,伤害到皮下的柔软组织裂开口子,伤害到真皮层则为裂伤。
措施:用消毒纱布适当地给伤口施加压力来止血,用硼砂水消毒最好,用生理盐水代替也行,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然后涂上消炎软膏或者紫药水,不用纱布覆盖。
2.运动摩擦伤
症状:滑雪靴不合适,脚会磨起水泡。
措施:立即换掉不合脚的鞋子,如果水泡不大,过24小时后,疼痛感就不强烈了。如果水泡很大,可以考虑先用杀菌药品给水泡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在水泡突起切开一道小口,用棉纱压出其中的液体,再抹上抗感染的药品,用纱布覆盖。
雪崩:雪场最残酷的较量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地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然而,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
并不是只有欧洲知名的滑雪场才可能会出现雪崩。年11月23日,北京一女游客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万龙滑雪场滑雪时,遭遇雪崩被掩埋,获救后身体多处骨折。事发地属于滑雪场专门为滑雪高手准备的“野雪区”,坡度较陡,在滑雪动力的作用下,导致突然发生了雪崩事故。事发后,万龙滑雪场提示称,“野雪区”不比雪道,隐藏的未知危险比较多,进入“野雪区”滑雪需量力而行,结伴而行并注意安全。
滑雪作为欧洲的“全民运动”,其危险系数也受到欧洲各国的重视。为了防止雪崩,滑雪区被划分为高、中、低以及零危险区。不同区域都有明显的警告标牌。在滑雪区入口还设有大型“雪崩危险地图”。初级滑雪者只能在零危险区内活动。
欧洲各地还通过造林防御雪崩。通过科学的造林,可以把极速下降的积雪挡住。此外,雪崩防护堤也被广泛使用。一层层错落有致的雪崩防护堤,既可以降低雪崩的速度,也可以减少下行的雪量。滑雪场附近长期停有救护车,处理紧急情况时甚至会出动直升机。临时性措施还包括警报、封闭、疏散和人工引发雪崩。除了探测器、无线电收发机和铲子,有些人还使用高科技安全装置来增加他们在雪崩中生还的机会。比如雪崩救生气囊,这种可充气式救生包可以在雪崩发生时挽救他们的生命。还有雪肺,可以减小窒息的可能性。它通过一个通气口从积雪场中吸收空气。呼气时,将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转送到身后的雪中,以便不再吸入。此外,雪崩救生夹克也很受欢迎。
欧洲不少国家还设有雪与雪崩研究中心。像瑞士联邦雪与雪崩研究院主要研究雪况发展、积雪力学、雪崩形成和雪的晶体结构与变化等。几乎所有大型滑雪场都开设滑雪学校。很多滑雪场规定,滑雪者必须出具“执照”。
1
荷兰王子因滑雪殒命荷兰王子少了滑雪气囊
滑雪者有时也会因防备不足遭遇灾害侵袭。据报道,弗里索王子17日在奥地利靠近德国边界的莱希滑雪时,遭遇雪崩,弗里索被一个大约30米宽、40米长的雪堆掩埋。滑雪场接到报警后,一架直升机随即搜救。搜救人员借助弗里索随身携带的定位发射器找到他。莱希市发言人约胡姆介绍,弗里索出事时偏离正常滑道。当时有包括其老同学等3名滑雪者与他同行,仅他1人被埋。莱希旅游局女发言人赫布斯特则说,除弗里索外,其他人配备滑雪气囊。气囊可把遭雪埋的人弹出雪堆并发出求救信号。
0
当地市政厅还说,当地17日发布4级雪崩预警。奥地利的预警共分5级,4级代表高度危险。对此,德国滑雪专家帕拉西尔对记者说,雪崩的致命性通常包括身体创伤、窒息和体温过低。完全被掩埋的人一般可存活约18分钟。弗里索遭遇雪崩受伤,主要因为他没有配备滑雪气囊,而且没有听从雪崩预警。据他介绍,欧洲早在20年前就制定了统一的雪崩预警指数。冬季,滑雪地区每天更新两次雪崩公告。
高级滑雪服配有“报信装置”
一些高级滑雪服上有“RECCO”装置。“RECCO”是用于定位雪崩受难者的电子系统服务人群,包括探测器和反射体两部分。其中反射体是一块可装置于滑雪服或滑雪鞋、无需电池可永久使用的电路板。
在雪崩搜寻中,搜救人员可通过探测器发射信号,当信号“联系”到反射体后会被反射回来。搜救人员通过探测器可以捕捉到返回的信号,并在耳机里听到脉冲音,使搜救工作更加迅速地接近雪崩受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