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饮食治疗 > 心理学自律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聪明

心理学自律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聪明



若说当下让人深信不疑的鸡汤第一名,非“自律”莫属。

自律一词出自《左传》,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由被人要求变成自己要求自己,自觉约束一言一行。年,健身品牌Keep推出广告语“自律给我自由”诠释品牌精神,随后几年,“自律”成为流行热词,人们发现它几乎适用于所有情境。

学业好或者不好,不再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决定,学得好是足够自律,不好就是不自律;生活顺不顺利,不再用人生海海、众生皆苦而释怀,过得好是因为自律,不好就是不自律;工作、婚恋甚至身体健康,也皆可以套进自律与否的万能公式里。

于是,就催生了基于自律的励志名言和鸡汤故事。知乎热门推送“极度自律的人是什么样”下,满满都是痛不欲生、与欲望作战的“勇士们”。小红书大V们近乎统一的洗脑模板,中心思想无外乎“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会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更加完美。”

可是,自律真的如此有效吗?看着一个个被誉为“极度自律”的人,像机器人一样24小时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过着以折磨为特征的“苦行僧”式生活,大量拥众认为这是值得效仿的。然而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盲目”自律的人来说,苛待自己,并不会取得成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在名为自律的灯塔指引之下,展现的未必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更有可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从头到尾,表演的只有自己,观众只有自己,感动的也只有自己。

1.从结果倒推的自律:是自我焦虑的产物

当下的自律,绝大多数并不是自发自愿形成的主观意识,而是从结果倒推出来的借口。比如减肥健身,各大平台都有大批“自律达人”,他们往往用线上打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自律——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饿得半死,还坚持着强度堪比“铁人三项”的运动,流着汗,摆出凸显身材的姿势和灿烂笑容,仿佛每一个完美的角度都是自律的结果。

很多人看到具有蛊惑力的结果后,就认定如果自己复制这份名为自律的清单,必定也可以得到这种结果。然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就算做了同样的事情,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比如湖北的小刘,体重超过斤,跟着某健身博主跳绳减肥,每天跳绳个,2个月后被确诊为半月板严重损伤,必须手术治疗,这让他追悔莫及。

实现目标的途径应该名为科学,而不是盲目自律。量力而行原本可以规避这种结果,但这也是自律成为骗局的最关键因素——从结果倒推,不但会把成功归结于自律,也会把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于不自律。长此以往,人们不再会试着去深究原因,而是给自己贴上“不自律”这种标签,而这也会进一步加重自我焦虑的心理。

毕竟,对自律的推崇本身就源自自我焦虑。越是习惯性自我焦虑的人,越容易被盲目自律的模式所裹挟。比如很多人正是因为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所以异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maw.com/yszl/1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