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预防治疗 > 道家养生想要排毒又祛火,你知道得长按这
道家养生想要排毒又祛火,你知道得长按这
穴位,学名腧(shu)穴,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穴道。道教医学认为,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疾病。某些穴位还有排毒之功效,按揉、拍打这些穴位,可以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以保健康。极泉穴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常常去按揉此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郁火毒素,保护心脏健康。
肘窝
心肺淤积毒素,可表现为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如有此情况发生,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坚持一到两周一次,可排出心肺毒素,缓解症状。
委中穴
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经络,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上,也有一个排毒的穴位,那就是位于膝窝中心点上的重要穴位委中穴。平时拍打委中穴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并坚持一至两周拍打一次,可防止发生因毒素淤积而产生的关节炎。
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平时按揉阴陵泉,可以健脾除湿。具体做法是: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有疼痛,表明体内有脾湿,若坚持按揉,疼痛逐渐减轻,说明脾湿正在好转。
委中穴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按揉、刺激足三里可以有效除湿。刺激足三里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人体湿气大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就要健脾,可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和足三里穴。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穴1-2分钟。
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承山穴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已得到提振,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要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丰隆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若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位,长期坚持每日按摩丰隆穴3分钟左右,可有效祛除脾胃上的浊湿。
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就像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一样,故名“内庭”。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经常按摩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药王金骨贴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好!
“药王金骨贴黑膏药”机理:无论是颈椎或者腰椎病变后就会刺激腰椎神经根,同时造成积液,局部循环机制受到影响,无法靠人体自身能力吸收代谢。而药力可以借助热量强力透骨,改善病变周围的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促进因为刺激而病变部位新细胞的生成,从而修复病变的软组织。同时药物可以使髓核分解吸收椎管中的黄韧带钙化,增大椎管的相对空间,有效解除神经压迫,从而彻底根治。
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脱出、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老寒腿、强直性脊柱炎、足跟骨刺、跌打损伤、腱鞘炎、筋膜炎、各种玩顽固性颈肩腰腿痛等不适症状的亚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