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 预防治疗 > 进阶知识10种易误诊为半月板损伤的膝

进阶知识10种易误诊为半月板损伤的膝



容易误诊为半月板损伤的10种结构

(1)

半月板纤毛化

退变可因为半月板内侧缘(游离缘)的纤毛化或毛刷样改变,在MR上表现为III级信号改变。

这时,如果半月板形态没有改变,则为半月板退变所致的纤毛化。如果形态改变(如截断或变短),多为半月板撕裂。

外侧半月板后角,内有横行的高信号,类似半月板撕裂,手术证实为半月板纤毛化。

(2)

裙边样半月板

偶尔内侧半月板的中节游离缘可见“变形”,明显时称为“”裙边样半月板或荷叶边形半月板(meniscalflounce)(意思就是短裙的荷叶边等装饰)。这种“变形”偶尔根据经验通过改变膝关节的屈伸状态而消失。

外侧半月板右角偏向内侧,向头侧倾斜,因此在短TE时会因魔角效应导致信号增强。

(3)

膝横韧带

起于内侧半月板的前缘,起点呈扁圆形,横行向外,止于外侧半月板的前缘,止点呈圆索状。连接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出现率约22%~38%。

平均长度为34.2mm~39.6mm,平均宽度为3.9mm~4.5mm,平均厚度3.0mm~3.4mm。矢状面T1WI示正常半月板前角和膝横韧带,后者不应误诊为半月板撕裂。

(4)

板股韧带

外侧半月板后角发出一条纤维带参与PCL,在接近PCL时分为两束,分别走形于PCL的前方和后方,向上伴随PCL止于股骨内侧髁,前者称为Humphry韧带(出现率4.2%),后者称为Wrisberg韧带(出现率36.5%)

板股后韧带(Wrisberg韧带)起源于外侧半月板后缘中点,起点呈圆索状,距外侧半月板后缘内侧3cm紧贴后交叉韧带的后方,斜行向内上,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内侧面。

平均长度约为19.8mm~28.6mm,平均宽度为4.9mm~5.5mm,平均厚度为4.0mm~4.4mm。

(5)

斜半月-半月韧带

斜半月-半月韧带是连接半月板对角线的韧带。内侧半月-半月韧带连结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外侧半月板后角,外侧斜半月-半月韧带起于外侧半月板前角。

斜半月-半月韧带约50%以上的人存在,而内侧、外侧斜半月-半月韧带出现率合计为1%-4%。

斜半月-半月韧带后角的分支可能被误诊为撕裂。另外髁间窝顶呈前后方向走行,因此,在冠状位,可能误诊为桶柄状撕裂。

内侧斜半月-半月韧带连接内侧半月板前角即外侧半月板后角。冠状位可能误诊为桶柄状撕裂。应注意外侧半月板后角分支处。

(6)

腘肌腱

腘肌起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向后绕过股骨外侧髁向内下走形,止于胫骨后方。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紧贴,易误诊为半月板后角纵形撕裂。

(7)

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处

外侧半月板前角中央部在胫骨平台附着处呈菱形,接近膝横韧带起始部,邻近髁间窝的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内部斑点状的高信号,容易误诊为半月板撕裂。

筛状前角:是ACL的纤维穿入半月板引起,在T1WI和PDWI显示斑点状高信号影。

(8)

半月板附着处

在半月板附着处附近有血管组织、多少不等的脂肪和滑膜组织,尤其是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处这些变异更明显。

在非切线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上,由于这些组织位于半月板与关节囊边缘之间而易引起误判,不应与半月板撕裂混淆。

通常在T1WI和T2WI表现为脂肪或近似脂肪信号,半月板撕裂表现为高信号,近似于液体信号,脂肪印制有利于鉴别。

半月板滑膜连接处,信号增高,不应误诊为撕裂。

(9)

膝外下血管

膝外下血管,沿外侧半月板前缘走形,容易将其误认为半月板边缘分离。

(10)

假性桶柄状撕裂与假性盘状半月板

后角部分弧度较大,在冠状面与桶柄状撕裂、盘状半月板相似。

学院介绍见链接:4S运动体能康复学院--介绍(国内培训机构中四个唯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maw.com/yfzl/12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